top of page
T500定制 (72) [轉換]-01.png

Ensuring Unprecedented Safety in a Connected World with Janus.

LATEST NEWS

Janus 勇奪 2025 愛迪生獎

  • 作家相片: Gisele Huang
    Gisele Huang
  • 4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This article is reprinted from 大紀元


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,於3月31日(週一),在聖荷西舉辦記者會,宣布今年有七項技術榮獲「2025年愛迪生獎(Edison Awards)」,不僅創下歷年最佳紀錄,也讓工研院在全球企業機構組中,名列第二、亞洲第一。


2025年3月31日,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記者會,宣布今年有七項技術榮獲「2025年愛迪生獎(Edison Awards)」,創下歷年最佳成績。(薛明珠/大紀元)
2025年3月31日,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記者會,宣布今年有七項技術榮獲「2025年愛迪生獎(Edison Awards)」,創下歷年最佳成績。(薛明珠/大紀元)

此次記者會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親自主持,並率領團隊出席,包括副總暨行銷長林佳蓉、副總暨生醫所所長莊曜宇、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、北美公司總經理王明哲,以及行銷傳播處處長楊桂華。此外,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總經理余宛如,與臺灣光罩營運長黃郁斌也隨團參加。


現場亦獲舊金山經文處副處長朱永昌,及經濟組組長陳愛蘭到場支持,共同見證臺灣科技實力躍上國際舞臺的重要時刻。


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,這是工研院連續九年榮獲此項國際大獎,充分展現臺灣科研能量的深厚實力。


他提到,Edison Awards不僅重視創新,更要求技術具備商品化潛力,與市場應用價值,這與工研院「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」使命高度一致。


本次獲獎的關鍵,在於長期推動的「2035技術策略藍圖」,透過政治、經濟、社會與科技(PEST)四大面向的綜合分析,讓研發緊貼產業趨勢,進而提升技術商業化成功率。目前,工研院已超過九成的得獎技術順利進入市場,包含技術移轉與新創事業成立等方式,實現成果落地。


今年獲獎的七項技術亮點包括:

  1. 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:

全球首創AI雷射焊接工法,打破50年傳統技術限制,產能提升5倍、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,碳排放減少80%。


  1. 智慧充電管理技術:

以AI即時調度電力,減輕電網負擔達50%,延長電池壽命20%,等同一座中小型發電廠。


  1. 突破性多效能溫感水膠:

新型生醫材料可低溫注射成形,進入體內後迅速凝膠,搭載多種藥物進行長效治療。


  1. NaPoGlass奈米孔洞玻璃技術:

應用於電鍍污水處理,金屬移除率超過99%、回收率達90%,無污泥產生、促進水資源循環。


  1. 漏水智慧監測技術:

辨識率高達98%,可應用於缺水地區與各類地下管線,包括消防、廢水與工業用途。


  1. Janus自動化網絡控管技術:

採零信任架構,無需人工操作,已部署於醫療與工業場域,加強物聯網資安防護。


  1. 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:

導入AI技術管理冷櫃與空調,降低15%~20%耗電,已應用於全臺逾3,000家超商與賣場。


為加速技術國際化,工研院也積極拓展北美市場。當天,院長劉文雄還率領得獎團隊,參加位於加州伯克利SkyDeck新創加速器舉辦的「ITRI Tech Day」,與當地業界、創投進行深入交流,探索更多技術合作與市場導入機會。


愛迪生獎素有「創新界奧斯卡」之稱,入圍即代表獲獎。2025年共有來自美國的82項技術入圍,蟬聯全球第一,臺灣以18項居第二,韓國13項居第三。臺灣今年由9家機構與企業共同角逐。


2025年愛迪生獎頒獎典禮,將於4月3日於佛羅里達州邁爾堡(Fort Myers)舉行,屆時將公布金、銀、銅獎等級。

 
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