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anus 觀點】AI 微網段:半導體設備資安的最後一哩路
- Janus

- 10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6小时前

在半導體製造現場,生產線上的每一道工序都高度依賴自動化設備。
從晶圓傳輸機(Wafer Loader)、黃光曝光機(Photolithography Stepper/Scanner)、濕製程清洗機(Wet Bench)、蝕刻機(Etcher)、化學機械研磨機(CMP Polisher)、氣體供應系統(Gas Delivery System)、到真空除泡機(Vacuum Degasser),這些設備彼此以乙太網(Ethernet)與控制協定相互串接,形成龐大且緊密的製程內網(Intra-Fab Network)。
然而,這樣的高度連結同時也帶來風險。
只要駭客突破其中一台設備,便可能利用後門、漏洞或社交工程在網內橫向移動(Lateral Movement),
導致整條生產線停擺,甚至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。
這正是「細緻的網路分隔(Microsegmentation)」成為半導體製程資安關鍵的原因。
為什麼半導體製程需要微網段?
在半導體廠中,網路分段(Segmentation)是防止入侵擴散的基礎防線。
常見的作法有兩種:
廠區入口的高性能防火牆
可阻擋外部攻擊,但若惡意程式已滲入內部(例如透過筆電或維護設備),就可能在內部自由移動。
若要進一步在內網設防火牆,規則設定與維運極為複雜,需大量人力維護。
供應商出貨前內建防火牆
這種做法等同於在設備層實現微網段,也呼應 SEMI E187 的精神——確保出貨前完成安全加固。
但設備進入半導體廠後,仍需 IT 團隊重新設定與整合,管理責任不明確。
問題不在於「多一台防火牆」,而在於「誰來管?」
半導體廠或設備商都能買防火牆,但真正的問題是:
- 誰負責維護上百台設備的安全規則?
- 誰在製程變更或維修時更新設定?
- 怎麼確保不影響生產節奏?
答案只有一個:**自動化(Automation)**。
沒有自動化,再強的防火牆都可能變成管理負擔。
Janus 的解方:AI 自動化微網段,補位傳統防火牆的盲點
這正是 Janus netKeeper 的設計初衷。
它不是取代防火牆,而是讓防護變得智能化、自動化。
AI 行為學習
AI 會自動學習設備之間的通訊模式,建立動態允許清單(Allowlist),
即時分辨正常與異常行為。
智能微網段隔離
每台設備都是獨立的「微區段」,即使某台被入侵,也無法橫向擴散。
零信任架構(Zero Trust Architecture)
在未驗證前不信任任何流量,異常通訊自動封鎖。
視覺化與合規管理
提供即時儀表板與稽核紀錄,符合 SEMI E187 關於網路設定、存取控制與監控的要求。
AI 防護的價值:讓安全不再依賴人力
過去內網安全仰賴資深 IT 工程師手動設定。
現在,AI 可自動學習、判斷與更新防護規則。
Janus netKeeper 就像一位 24/7 不休息的資安工程師,持續監控、學習、調整。
這讓半導體廠能:
降低內部攻擊與停產風險
減少維運人力與反應時間
更快通過 SEMI E187 稽核
結論
在這個製程高度連動的產業裡,任何一台機台都可能成為破口。
AI 驅動的微網段能讓防火牆從靜態邊界,進化為智慧化的動態防線。
Janus netKeeper 是半導體資安「最後一哩路」上的智能防火牆,
讓每一台設備、每一條連線都能在零信任的環境下安全運作。

![T500定制 (72) [轉換]-01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b6f49f_9a6c8a5984ed433aa6c1479d8a92f5ff~mv2.png/v1/fill/w_631,h_422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b6f49f_9a6c8a5984ed433aa6c1479d8a92f5ff~mv2.png)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