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anus 觀點】L4 微網段隔離:半導體資安的核心防線——AI 驅動零信任架構的實踐之路
- Janus

- 4天前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
半導體資安的隱形戰場:當智慧製造遇上網路威脅
在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中,每一座晶圓廠都是一個高度連網的數位生態系統。從精密的晶圓傳輸機(Wafer Loader)、價值數億的極紫外光曝光機(EUV Scanner)、化學機械研磨設備(CMP),到濕製程清洗機與自動化測試封裝系統,這些設備透過 SECS/GEM、OPC-UA、Modbus 等工業通訊協定,每秒進行數萬次的資料交換與製程協調。
這種「智慧製造」(Smart Manufacturing)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效率與良率,卻也打開了資安風險的潘朵拉之盒。根據 Bitsight 2025 年產業報告,製造業在 2024 年至 2025 年第一季期間,威脅行為者活動激增 71%,共有 29 個不同的威脅組織鎖定該產業。IBM 2024 年資料外洩成本報告顯示,工業部門的平均資料外洩成本達 556 萬美元(約新台幣 1.7 億元),較 2023 年增加 18%。對於半導體製造而言,單片 12 吋晶圓在高階應用(如 AI、高效能運算或車用晶片)中價值可超過 2 萬美元,若在關鍵製程階段(如光刻或電漿蝕刻)遭受攻擊導致生產中斷,可能損毀數千片晶圓,造成材料浪費、停機時間延長、出貨延遲及客戶信心受損等重大損失。
關鍵問題是:當駭客已經突破邊界防火牆進入內網,如何阻止他們在設備之間橫向移動?
這正是「L4 微網段隔離」(Layer 4 Microsegmentation)技術成為半導體資安核心防線的原因。
為什麼半導體資安必須聚焦 L4 微網段隔離?
傳統防火牆的盲點:應用層解析的侷限性
許多資安廠商主張使用 L7(應用層)深度封包檢測(DPI)來保護工控網路。然而,在半導體製造環境中,這種方法面臨三大困境:
協定多樣性與封閉性:半導體設備使用的通訊協定極為複雜多元。除了公開的OPC-UA與 Modbus,更多是設備商自行開發的專有協定。
效能瓶頸:在高速製程環境中,L7 深度檢測會造成延遲(Latency),可能影響即時控制系統的反應速度,進而影響良率與產能。
維運成本高昂:每次設備韌體更新、協定版本變更,都需要重新調整 L7 規則,人力成本極高且容易出錯。
L4 微網段隔離的核心優勢
相對於 L7,L4 微網段隔離從網路層(IP、Port、Protocol)出發,透過精細化的通訊路徑控管,只允許必要的設備對設備(Device-to-Device)連線,其他橫向通訊一律阻斷。
這種方法在半導體資安領域具有決定性優勢:
1. 通用性高,不受協定限制
無論是 SECS/GEM(TCP/5000)、HSMS(TCP/5001)、還是廠商專有協定,L4 微網段隔離都能有效管控。即使協定內容完全未知,只要掌握「誰可以跟誰說話」的白名單邏輯,就能建立防護網。
2. 低延遲,不影響製程
L4 檢查僅需判斷 IP、Port、Protocol,處理速度遠快於 L7 解析,延遲通常在微秒(μs)等級,對即時製程零影響。
3. 維運成本低
規則設定基於網路連線邏輯,不需隨著協定版本更新而調整。一次建立基線(Baseline),長期有效。
4. 有效防止橫向移動
根據 MITRE ATT&CK 框架,內網橫向移動是駭客入侵後的必經階段。L4 微網段隔離透過「最小權限原則」(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),將攻擊路徑壓縮到最小,即使某台設備被入侵,也無法擴散到其他設備。
5. 天然契合零信任架構
零信任(Zero Trust)的核心理念是「永不信任,持續驗證」。L4 微網段隔離透過持續監控與動態存取控制,是實踐零信任網路架構(ZTNA)的最佳基礎設施。
實戰場景:SECS/GEM 環境下的 L4 微隔離防禦
讓我們以半導體廠最常見的 SECS/GEM 設備通訊為例,說明 L4 微網段隔離如何運作。
典型攻擊情境
某晶圓廠的製造執行系統(MES)透過 TCP/5000 與曝光機(Scanner)進行 SECS/GEM 通訊。某日,一名員工的工程師筆電因釣魚郵件被植入惡意程式。由於筆電與製程設備位於同一 VLAN,駭客程式開始掃描內網,發現曝光機的 TCP/5000 port 開放,於是嘗試連線並發送惡意 SECS Message。
傳統防護的失效
邊界防火牆:無法偵測內網橫向移動
防毒軟體:許多工控設備不允許安裝 Agent
IDS/IPS:可能發出警報,但無法即時阻斷連線
L4 微網段隔離的防禦邏輯
在部署 L4 微網段隔離後,當駭客程式從工程師筆電嘗試連線曝光機時,連線在網路層就被阻斷,駭客甚至無法完成 TCP 三向交握(3-way handshake),更遑論發送惡意封包。
關鍵洞察:攻擊者不僅無法「說什麼」(L7),連「能否說話」(L4)都被徹底禁止。
這種「從連線層就封堵威脅」的防禦邏輯,能在不干擾任何正常製程通訊的情況下,大幅降低內網攻擊風險。
SEMI E187 與半導體資安合規
國際半導體產業設備材料協會(SEMI)於 2021 年發布 SEMI E187 標準,這是全球第一個專為半導體製造設備設計的資安標準。L4 微網段隔離技術能對應這些要求,使其成為設備供應商與晶圓廠達成合規的最佳實踐方案。
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而言,隨著國際客戶(如美國、歐盟)對供應鏈資安要求日益嚴格,SEMI E187 合規已不是選項,而是必要條件。採用符合標準的 L4 微網段隔離技術,將成為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,強化半導體產業韌性。
Janus netKeeper:AI 驅動的自動化微網段解決方案
理解 L4 微網段隔離的價值是一回事,實際部署又是另一回事。傳統做法需要資安團隊手動分析每台設備的通訊行為、逐一設定規則,耗時數月且容易出錯。
Janus Cyber 一安智能開發的 netKeeper 解決方案,透過 AI 自動化技術,將這個過程壓縮到週甚至天。
Janus netKeeper 的核心技術特色
1. AI 自動學習與基線建模
netKeeper 採用機器學習演算法,自動分析網路流量,識別每台設備的正常通訊模式,建立行為基線(Behavioral Baseline)。這個過程無需人工介入,大幅降低部署門檻。
2. 即插即用的零信任防護(Plug-and-Protect)
netKeeper完全不需修改既有製程架構或設備設定。對於無法容忍任何變動風險的晶圓廠來說,這是最安全的導入方式。
3. 智能異常偵測與自動封鎖
當偵測到未經授權的連線(例如:未知設備嘗試連線關鍵伺服器),netKeeper 可立即發出警報並自動執行阻斷動作,將威脅扼殺在萌芽階段。
4. SEMI E187 合規支援
netKeeper 可直接作為 SEMI E187 標準要求的技術控制措施,協助設備供應商與晶圓廠快速完成合規,縮短產品上市時程。
L4 是基礎防線,L7 是輔助分析層:架構化思維
在半導體資安架構中,我們應建立「分層防禦」的思維:
L4 微網段隔離:第一道防線,阻擋未經授權的連線,防止橫向移動
L7 應用層防護:第二道防線,針對已授權連線進行深度檢測,偵測異常行為
兩者並非對立,而是互補。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L4 微網段隔離應該優先部署,因為它能以最低成本、最廣泛的適用性,達成最大的防護效益。
結語:讓微網段隔離成為半導體資安的標準語言
隨著晶圓製造與封測環境越來越數位化、互聯化、甚至 AI 化,半導體資安的防線必須從邊界走向內部,從被動偵測走向主動隔離。
L4 微網段隔離不僅是技術選項,更是企業邁向零信任架構的關鍵里程碑。Janus Cyber 一安智能正以 AI 自動化的創新方式,讓這道防線不再需要龐大人力維護,真正落實「安全無需人力介入」的未來藍圖。
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,資安不只是風險管理,更是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。選擇正確的技術路線,就是選擇正確的未來。
立即行動:讓您的製程設備實現零信任微網段防護
想了解 Janus netKeeper 如何協助您的組織實現 SEMI E187 合規、建立 AI 驅動的微網段隔離架構?
參考文獻
Bitsight (2025). "2025 Industry Insights Report: Manufacturing Sector Threat Landscape". Bitsight Technologies.
IBM Security (2024). "Cost of a Data Breach Report 2024". IBM Corporation. 報告指出工業部門平均資料外洩成本達 $5.56M USD,年增 18%。
Manufacturing Dive (2024). "The Cost of Cybersecurity Incidents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". 分析指出 12 吋晶圓在高階應用中單片價值可超過 $20,000 USD,製程中斷可能導致數千片晶圓損毀。
Sophos (2024). "The State of Ransomware i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ion 2024". Sophos Ltd. 調查顯示製造業攻擊在 2024 上半年增加 105%。
Comparitech Research (2023). "The Cost of Ransomware in Manufacturing: 2018-2023 Analysis". 統計顯示製造業自 2018 年因勒索軟體停機累計損失達 $17B USD。
SEMI (2021). "SEMI E187: Specification for Cybersecurity of Fab Equipment".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. 國際半導體產業設備資安標準。
MITRE Corporation. "ATT&CK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(ICS)". 橫向移動(Lateral Movement)攻擊模式分析框架。
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(NIST). "Zero Trust Architecture (SP 800-207)". 零信任架構標準與實施指引。

![T500定制 (72) [轉換]-01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b6f49f_9a6c8a5984ed433aa6c1479d8a92f5ff~mv2.png/v1/fill/w_631,h_422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b6f49f_9a6c8a5984ed433aa6c1479d8a92f5ff~mv2.png)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