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anus 觀點】不要讓你家的 IoT 設備成為駭客的「共犯」
- Janus
- 7天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1.1 萬台物聯網裝置、路由器遭綁架,發動每秒 15 億個封包的 DDoS 攻擊 資安業者 FastNetMon 揭露,一場專門鎖定 DDoS 流量清洗服務業者的攻擊中 駭客綁架 1.1 萬台 IoT 裝置與路由器,發動每秒 15 億個封包的 UDP 洪水攻擊!

想像一下,你每天回到家,打開 Wi-Fi,監視器自動啟動,空調根據習慣調整溫度,這些 IoT 設備默默地讓生活更便利。但同時,在你看不到的角落,它們也可能已經被駭客「徵召」,不再只是你的幫手,而是攻擊別人的幫兇。
最新案例顯示,駭客利用 1.1 萬台 IoT 裝置,組成殭屍網路,發動了驚人的每秒 15 億封包的洪水攻擊。這些設備本該是家庭與企業的助力,卻因缺乏防護,成了駭客手中的武器。
為什麼 IoT 這麼容易失控?
漏洞多年未修:大多數設備出廠後,幾乎沒有安全更新。
缺乏保護機制:不像電腦能裝防毒軟體,IoT 幾乎是「裸奔」。
無聲無息的共犯:它們平常默默運作,即使被挾持,也難以察覺。
這些看似無害的小工具,實際上就像「永遠不鎖門的鄰居」——自己有風險,還可能拖累整個社區。

Janus 的角色:幫你管好這些「不聽話的設備」
這就是 Janus netKeeper 存在的價值。它不是在事情發生後才補救,而是在問題
擴散前就出手:
自動化微分隔:把 IoT 與關鍵系統切開,確保感染不會蔓延。
異常連線偵測:AI 學習正常行為,遇到異常高頻流量立即封鎖與警示